通往成功的路上,沒有所謂的天分或運氣,只有最初的那份熱情與感動,以及為了它而堅持到底的倔強。
無論是對於自己的事業發展或是對於下一代的教育,通往成功的道路都是大家期盼能找到的。在恆毅力(Grit)這本書當中,提到了恆毅力往往是決定成功與否的重要關鍵。無論是大人或是小孩,很多時候人們往往因為一時的熱情而開啟了一個新的習慣、活動、目標,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可能因為種種原因而中斷,或許是發現太困難或是找到其他更吸引自己的目標,因此導致原先所立下的目標中止了。有很多時候,成功的訣竅其實就只是堅持而已。「堅持」可以讓很多平凡的事情變得偉大。
掌握恆毅力,跨足新領域
人類的智慧其實差異不大,只有熱情和努力有很大的差異。
以我自己從事量子計算領域研究為例,其實要跨入量子計算並不難,只需要從頭到尾好好讀完一本量子計算的書本(Nielsen and Chuang)即可。讀完一本書,乍聽之下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卻是很多人無法做到的事。
卓越其實是平凡行為的日常累積。
成功不難,只是放棄的人太多了。如果能夠在想要放棄時,重新想想當初最初的熱情,以及想想未來完成後的喜悅,可以重新點燃動力,讓自己重新回到軌道上,堅持著原本的目標與道路,持續前進。只要持續在成功的道路上,最終是會成功的。
持續努力不間斷的學習
隨著年齡增長,我們會漸漸培養出長期懷抱熱情和毅力的能力。
在事業上,恆毅力可以幫助我們取得卓越不凡的成就,讓我們的職涯到達一個新高度。書中使用大量的例子來描述恆毅力的影響以及培養恆毅力的方式。
以我自身的生活經驗而言,持續堅持學習確實的讓自己無論是技術上或是職涯發展上最顯著進步的方式。大多數人習慣離開學校後就停止學習,使用著本身已有的經驗開始工作然後享受生活。能夠持續想著如何讓工作上的技能進一步提升的人也是存在但不是佔多數的。很多案例都可以清楚看見那些持續精進自己以及總是想著「還能不能做得更好?」的人們獲得升遷的機會總是比較高。
本書推薦指數
這本書主要使用了很多心理學實驗、成功人士的故事以及作者研究過程訪談和自身經驗來描述恆毅力的影響。由於我本人不是一個對於心理學實驗感興趣的人,尤其很多很二十世紀早期的實驗我更是經常抱著存疑的方式在看待,因此書中很多部分都無法引起我的共鳴。畢竟很多概念與理論僅用幾個案例要來佐證,其實無法說服我。我相信我能拿出更多反例來推翻一些書中論證。我比較喜歡用一些實例作為輔助說明,而不是用案例作為主軸推演出一套理論的方式在敘述。由於書中大部分的概念都已經包含在原作者的TED Talk中了,因此我並不會極力推薦大家去閱讀本書。但我很推薦大家把作者在TED Talk討論Grit的主題看完,因為內容十分精彩。
總結
在成為新手爸爸之後,我也是很認真地學習如何跟女兒相處。雖然女兒目前只有十一個月大,但是他經常展現出堅忍不拔的毅力,對於很多事情都相當的堅持。希望她這份毅力可以延續到她往後的成長。對我而言,我該做的就是協助他探索興趣,找到喜歡領域去發展,然後堅持下去,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天地。
書中節錄的文字
以下是我節錄部分書中的文句特別讓我覺得有趣的部分。
通往成功的路上,沒有所謂的天分或運氣,只有最初的那份熱情與感動,以及為了它而堅持到底的倔強。 |
失敗後繼續堅持下去非常重要,但不容易。「有些人在事情順利進行時,表現得非常優異,但一遇到狀況就崩潰了。」訪問裡提到的高成就者都是堅持不懈的人,「這個作家其實一開始不是那麼出色,以前我們會笑他寫的東西,因為那時他的文筆很粗糙又太過濫情。但後來他愈寫愈好,去年得了古根漢獎。」而且他們不斷想辦法進步,「她從來不滿足於現狀,你可能以為現在她對自己應該很滿意了,但她就是自己最嚴厲的批評者。」這些成就過人者都是堅韌的典範。 |
人類的智慧其實差異不大,只有熱情和努力有很大的差異。 |
卓越的表現,其實是由數十種小技巧或活動融合而成。每一種都是經過學習,或是偶然領悟到訣竅,接著再經過反覆的鍛練,變成習慣,持續地以和諧一致的方式呈現。那些行動都沒什麼超凡之處,只不過有人能持續不斷地精準呈現,一切平凡行動結合起來,創造了卓越。」 |
那些行動都沒什麼超凡之處,只不過有人能持續不斷地精準呈現,一切平凡行動結合起來,創造了卓越。 |
卓越是可以勤練出來的。卓越是由許多個別能力組成的,每項能力項目都是可以訓練的。 |
卓越其實是平凡行為的日常累積。但是,只要逐步熟練每個平凡的項目,就能解釋一切嗎?我也想知道,難道卓越的祕密就只有這樣? |
我所謂的熱情,不只是指你很在乎某件事而已,而是持久關注同樣的終極目標,始終不渝。 |
成功的人要決定「要做什麼」,必要先決定他「不做什麼」。我懂這個道理,但實際上我還需要加強。 |
隨著年齡增長,我們會漸漸培養出長期懷抱熱情和毅力的能力。 |
在生活中找出你最愛做的事情,想辦法全職投入。人生苦短,應該追隨心之所向。」 |
「你熱愛某個東西,不表示你就可以變得很厲害。」以虎媽自居的蔡美兒說:「如果你不努力,就無法變卓越。多數人其實不擅長他們熱愛的事物。」我完全認同她的說法。即使是培養興趣,還是需要下苦工,需要經過不斷地練習、研究與學習歷程。但我想強調,雖然多數人不見得擅長自己的興趣,但比起自己喜愛的事物,更不擅長他們不愛的東西。 |
努力下苦工以前,先學會玩耍。在找到熱情並準備好每天投入數小時認真精進技巧之前,孩子們會先到處摸索遊蕩,發現興趣、重複觸發興趣。當然,培養興趣需要時間和精力,也需要紀律和犧牲。 |
揠苗助長只會扼殺才剛萌發的興趣。興趣一旦削弱或消失,就很難再找回來了。 |
對初學者來說,新奇是從未遇過的事物;對專家來說,新奇是細微的差異變化。 |
並不是對過去的表現感到不滿意,而是向前看,想要持續成長。 |
所有神奇,都可以刻意練習 |
刻意練習通常會產生極度辛苦的感受。證據顯示,全神貫注地精進技巧非常耗費心力,所以艾瑞克森指出,即使是世界頂尖的表演者,在他們職業生涯的顛峰期,每天頂多做一小時的刻意練習就需要休息,一天總共只能做三到五小時的刻意練習。 |
從刻意練習到忘我之境 |
下功夫刻意練習的主要動機是為了精進技能。你是全神貫注地投入,刻意設定一個超出目前技能水準的挑戰目標,處於「解決問題」模式,分析你做的一切,為了更接近理想的狀態(練習之初設定的目標)。你會得到意見回饋,很多回饋是告訴你哪裡做錯了,於是你運用那些回饋調整自己,再次嘗試。 |
刻意練習的每個基本要求都很平凡無奇: 明確定義的挑戰目標 全神貫注、全心投入 即時、實用的意見回饋 不斷檢討、不斷進步 |
把刻意練習變成習慣。我的意思是,找出什麼時候、在哪裡做刻意練習讓你覺得最自在。選好之後,開始每天在那個時候、去那個地點做刻意練習。為什麼?困難的事情一旦變成例行活動,就會習慣成自然。許多研究(包括我自己的研究)顯示,養成每天同時同地練習的習慣,你幾乎不需要多想,就可以自然而然地開始。 |
重點在於當下的自我覺察,而不是自我評斷 |
持久的熱情,需要興趣與目的兩個支柱 |
尋找目的明確又有趣的熱情是一個難以預測的過程。 |
思考你已經在做的事情如何對社會產生正面的貢獻。 |
思考如何用小規模、但是具有意義的行動改變現在的工作,讓它更貼近你的核心價值觀。 |
找一位有明確目的的榜樣,從他的身上尋找靈感。 |
受苦但無法掌控痛苦時,會讓人產生臨床憂鬱症狀,包括食慾和體力改變、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等。 |
讚美努力,而非表揚天分 |
說話的方式是培養希望的一種方法。不過,以身作則可能更重要,我們應該以行動證明,我們真的相信人是有能力學習變得更好的。 |
家長看到孩子犯錯時,如果表現出「犯錯是有害、有問題」的反應,孩子比較容易養成固定思維。即使家長自己說他們有成長思維,結果還是如此。孩子無時無刻都在觀察我們,模仿我們的一舉一動。 |
詢問和聆聽的方式,而不是說教和責罵。「我說:『有人欺負你嗎?』他說:『不是』我問:『你喜歡老師嗎?』他說:『我很喜歡。』『那你為什麼不想去上學?』『我不知道,我就是不想去上學。』」 |
關愛與嚴格,不用二選一 |
明智的父母會鼓勵孩子效法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