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論文是每個研究人員的必經之路。剛進入研究領域時,難免會對於一篇論文的寫作摸不著頭緒。在我目前的工作環境中,有一些對於發表論文有興趣的工程師,他們經常會主動地提出想要把一些想法寫成論文來發表,但是卻不知道該如何開始。
其實寫論文很簡單,只要掌握好以下5個要點,就可以輕鬆的寫出一篇非常高品質的文章。由於我本身是資訊工程與物理背景,因此這裡所提的論文是指資訊工程(CS)領域和物理領域的學術文章,但同樣的要點可適用於各大領域的學術文章發表。
題目發想
發現一個問題來作為研究主題可能是整個寫論文過程中最困難的一步。一個好的研究題目一定要有足夠的創新(Novelty)以及影響力(Impact)。題目發想需要敏銳的觀察力。大量閱讀最新發表的期刊論文對於找到一個值得鑽研的題目是很有幫助的。在大量閱讀的過程,往往可以發現很多相似的方法可以做比較,再透過這些比較來找到每個方法的優點與缺點。如果發現一些缺點值得改進時,往往這就是一個研究主題的開端。找到一個題目之後,就可以先檢查這個題目是否有足夠的創新以及影響力,藉此再決定是否要往更深入的方向去鑽研。而在寫論文的時候,就需要特別強調這個創新以及影響力。例如說明過去的作法是如何,現在我們提出的作法與過去有何不同,這對於相關領域的影響有多深遠。
背景介紹
為了讓讀者能夠更快地了解你的論文內容以及你所提出的方法,把相關需要瞭解的背景知識提供在你的論文中也是必要的。有些人只是放了引用而沒有解釋這些背景知識,或是花太大的篇幅在講過去別人的成果等,這都是不恰當的作法。背景介紹的部分需要在你認為讀者該了解的地方出現,並且要使用足夠的篇幅去解釋讓讀者能夠快速地掌握到這些先前的背景與你所要提出的方法的相關之處。有些人在讀論文的時候,會跳過這些背景介紹的部分而直接去讀論文核心提出的方法。這種閱讀方式,不僅無法真正理解整個故事脈絡,也將無法了解如何再將這系列題目做延伸。當我們在撰寫背景知識章節的時候,我們要盡可能把過去的相關研究做一個總整理與討論,並且帶出做去的方法不足之處,藉此銜接到我們所要提出的改進方法或是一個新的解決辦法。
方法實作
方法實作可以說是整篇論文的核心,但我認為也是最好寫的一部分。因為基本上就是照著你所提出的方法以及你如何實現這些方法的過程,平鋪直述的寫下來。盡可能先從一個比較整體的大方向去介紹,接著漸漸的往細節去介紹。通常這部分我們都會搭配很多圖示來解說會比較容易讓讀者了解我們的想法。而我們在實作想法的過程或是驗證的過程,我們都可以把做過的方法一一記錄下來做比較,這些也都是發表論文時很重要的價值。這些過程可以讓讀者明白我們發展過程的思路以及各種方式的優劣。我們發表論文,就是希望讓後續的研究人員可以站在我們的基礎上,進一步的去發想新的想法。因此,提供每一種方法以及實作的細節和資訊是很重要的。
實驗成效
當我們把方法實作完成後,我們會需要跑很多實驗來驗證我們所提出這個新方法的正確性以、可靠性以及效能。通常可以拿一些過去前人的方法作為一個基準來提供這樣的比較,而如果你所做的題目是很創新的,過去沒有人這樣做過,那我會建議你自己創造兩個或三個方法,然後用這些方法彼此進行比較,最後可以得出在某些條件下使用方法A比較好,而某些條件法使用方法B比較好的結論。
寫作技巧
當一切準備工作就緒,要把研究成果寫成一篇論文來發表時,一定要注意在摘要(Abstract)以及介紹(Introduction)的部分,清楚的點出這個方法的動機(Motivation)。因為這個動機往往也牽涉到這個主題是否創新以及影響力是否夠大。有足夠的創新且具有影響力的主題自然增加了讓這篇論文發表到最頂尖期刊或是會議的可能性。因此,摘要以及題目介紹的章節是非常重要的。為了展現效能的提升,使用數據來提供效能提升的證明是最直接也最客觀的。通常在摘要的最後一小段,我們也往往會把這部分特別點出來,增加讀者對我們論文的印象。
總結
其實寫論文是一個很有趣的過程,這就像是要販售一樣商品,我們要如何說服讀者我們的商品是好的。以此為出發來建構整個實驗以及整篇文章。多找一些人來幫忙閱讀給予各種不同的意見也會對於寫作品質有很大的提升。相信掌握好這些要點之後,肯定可以讓學術論文的發表更加順利。

- [延伸閱讀] 為什麼要念博士?我該讀博士嗎?
- [延伸閱讀] 【AI】ChatGPT是什麼?讓 ChatGPT 帶領進入人工智慧世界
- [延伸閱讀] 【AI】探索 ChatGPT:語言模型的未來發展與應用